155 那些年见过的奇葩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事律师工作经常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耳闻目睹滚滚红尘中的千姿百态。在我尚不算十分漫长的执业生涯中,有幸见识了不少大神,也撞见过各路妖怪。其中有一些,每每回想起来,总让人觉得胸口发闷,喉咙发紧,不吐不快。社会上似乎总有那么一些蝇营狗苟、沽名钓誉之徒,吹牛装逼如刷牙洗脸,招摇撞骗如一日三餐。今天就来八一八这些年来碰到过的一些奇葩机构或奇葩人士,其中某些机构和某些人士就算冠之以“骗子”也毫不为过,但如果直接给打上骗子标签,给人观感可能显得有点先入为主,不那么客观,所以,就姑且还是称它们为“奇葩”吧。

No. 10 北京罗兰贝格咨询有限公司,奇葩指数★★

之所以知道有这么一家机构,是因为某次工作过程中,为了核实某个高管历史任职单位的准确名称时,通过企查查模糊检索发现。这名字取得实在太过周正,且企查查的简介中也显然把它当做是正牌的罗兰贝格咨询公司。

正牌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系1967年在德国成立,为全球最大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但这家北京罗兰贝格股东就两个自然人,注册资本区区10万元,主要业务是:月子中心。

真 · 搭顺风车高手。

下面两家是真的罗兰贝格在境内的主体,反而看上去像是假的…

实际上,类似的搭顺风车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某天你在某个论坛或者某个路演现场碰到有人自称是麦肯锡公司的,也许他并没有骗你。只不过,你最好问一问兄台是来自深圳、山东、江苏、北京还是陕西的麦肯锡?

No. 9 永柏资本/红歆财富/红银财富,奇葩指数★★

第一次听说这些机构,系源于一个朋友的咨询。她的家人通过红银财富购买了几百万的私募产品,到期未能退出。所涉基金的基本交易结构如下:

基金管理人,上海浙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原系永柏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永柏资本”)体系内的关联机构。永柏资本成立于2014年,一度在PE圈小有名气。

“一家专注于金融创新与产业投资的综合性金融投资集团,系由香港国际股权投资基金PGA(Penta Global Advisers)中国区团队管理。”这是永柏资本对自己的官方定位。下图是红银财富对外宣称的公司结构,号称是由著名海外基金PENTA投资。

在红银的网站首页,可以看到以下简介: 公司创始投资人士由亚洲知名股权投资基金Penta Global Advisers Fund (PGA) 在境内的管理公司上海攀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成立。

通过查询,可获取上海攀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

可以看出攀腾的实际控制人为陈振华,二股东彭拓(与Penta谐音)的法人为CHEONG YEW KWONG,与攀腾的法人一致。同时,CHEONG YEW KWONG与大股东永柏资本的法人LOH SHYH,均为新加坡丰树资本中国公司的前员工。最下面的为 Penta Investment Asia Limited,在香港和新加坡的政府官网 tis.bizfile.gov.sg/,icris.cr.gov.hk/csci/, 均查不到此公司。而红银,永柏,及其关联公司对外宣称的索罗斯下属的Penta基金是谁呢?
根据Bloomberg的简介,Mr. John Zwaanstra正是索罗斯的旧下属。

需要注意的是,此Penta的缩写为PIAL而非PGA,在网上也搜索不到任何他们在内地有大额投资的报道。以下为Brightscope通过公开渠道得到的信息,管理资产规模约为80亿人民币,与红银宣称的3000亿相差甚远。

由此可见,索罗斯旧将John Zwaanstra的PIAL并非红银宣称的PGA。可推测这是红银为了市场推广搞的噱头。关于募资来源,永柏资本声称管理的都是自有资金。实际上,永柏资本的钱主要来自旗下的募资平台——红银财富,即上海红歆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永柏资本控股集团旗下的融资平台,实际控制人也是陈振华。

红银的网站内团队一栏介绍了三名主要人员 而曹寅是红歆及其母公司红歆控股的法人,推测其为团队的头目,其余二人推测为曹寅在渣打和宜信的旧部或同事,三人均无金融专业背景和经验。

红歆作为一个理财平台,最需要外在的光鲜包装。它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吸金网点均位于当地最繁华的CBD

为了营造气氛,制造话题,吸引韭菜,办奢侈年会、送豪华汽车。

根据红银内部消息,销售人员提成在1-3%,年收入接近7位数的不在少数,高管的年收入更接近咋舌的8位数,比正规私募机构雇员的收入高出许多,这还不包括红银团队的各种高昂出国活动费用。

红银作为一个私募的融资平台,很难知道它的真实融资情况。但可以从官方信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按照官方的数据来推算,红银每年融资额度可达50亿左右。

成功的包装和烧钱的模式,给永柏带来了丰沛的现金。但其保底模式必定会给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需要不断的有项目短期内成功退出,否则一旦融资规模停止扩张资金链很可能断掉。

如果按照红银的开销和回报率倒推,永柏的年收益必须达到融资额度的25%才能有比银行利息高的利润。以官方数据来算,永柏每年的投资回报必须超过10亿元才足以支付各种利息和开销。

高提成融资→烧钱做包装→保证最低回报率吸引投资者→高价投知名项目→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投资者→期待有高回报项目成功退出覆盖成本,这样的模式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风险较高,一旦遇到货币紧缩周期,同时无法及时退出项目获取足够利润,就无法支撑其利息支出。

作为一家专注高风险早期股权投资的私募却要保证最低收益,这不符合商业逻辑,风险程度也不适合普通老百姓参与。

即便如此,永柏和红银依然会打着PGA的旗号,宣称自己为香港顶级富豪投资平台,吸收一笔又一笔普通老百姓大大小小的投资。

终于,从2018年8月开始,永柏资本旗下产品陆续出现不能赎回的情况,涉及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票据、美元债权等。截至2019年上半年,累计未兑付金额接近66亿元。

No. 8 金涤投资/纳泓财富,奇葩指数★★

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张股权关系图。韭菜们一看到这样的股权控制关系,觉得自己投资的就是人民日报。于是,纳泓财富开始野蛮生长。公开渠道的推介信息如下:纳泓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纳泓财富”)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成立的,具有财富管理专业资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公司专注于为高端人群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综合性的财富管理服务。纳泓财富依托强大的股东背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清晰的发展战略、丰富的产品线、公开透明的核心价值观和合理有效的激励体制,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员工创业平台和客户交流平台。2015年3月,纳泓财富成功挂牌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公司代码:204117)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向资本市场迈出坚实的一步【评:上股交挂个牌也好意思说自己是公众公司?顺带吐槽一句,窃以为国内大多数四板市场存在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不法公司和不法分子提供行骗空间,真正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贡献乏善可陈,不如早早关张比较好】。2015年4月,纳泓财富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公益项目合作协议,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全面关注公益。2016年公司将初步完成全国重点城市网点布局,将”纳泓财富”打造成为中国财富管理知名品牌。目前纳泓已经基本形成金融股控股公司体系,旗下财富管理、私募基金、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等布局已经完成。纳泓财富力争3-5年内成为一家专业的国际化的综合性金融上市公司。【评:既然吹牛不上税,那就使劲吹一吹】

纳泓财富十分擅长往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公众号里发文教大家“如何识别投资骗局”,花钱发软文标榜自己如何“保持初心”,俨然是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姿态。在达摩克里斯之剑最终在头顶落下之前,这家机构为挽大厦之将倾,充分发挥想象力,曾经想出来“以茶代偿”的奇葩方案,一度遭吃瓜群众围观。

2019年7月18日,纳泓财富的母公司,金涤公司的唯一机构股东单位,即中国金天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在《人民日报》上发了个豆腐块,把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至于为什么中国金天经济技术开发中心会成为上海金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没有任何交代,后续也没有任何调查。

最终也以一地鸡毛收场。

No.7:中国华宇系,奇葩指数★★★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华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级全资子公司,华宇公司旗下又有中核恒通(北京)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中科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子公司。初步了解它们是在一些商事业务的尽职调查过程中,乍一看以为来头很大,股权控制关系往上穿透后,发现它们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也确实挺牛逼,多是注册在北京的某些央企、协会、中心、报社、学会,总感觉像是皇城下的根、红旗下的蛋。比如当初做某家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查,发现往上穿透8层后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虽然关系远了点,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就是这么公示的。当时隐隐觉得有点诡异,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直到2018年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自家官网挂了个《声明》。

2018年2月,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业界哗然豆腐块大的声明,把锅甩得干干净净,跟中国金天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在《人民日报》的公告有得一拼。上市公司迪威迅(300167)在回复深交所关于其2018年半年报的问询时,坦诚地说:“无法判断中国华宇的控股股东是否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这实在是太过魔幻。

上市公司迪威迅(300167)面对深交所就其2018年半年报问询的时候,诚恳地表示“无法判断

所以说,我们还是太过单纯。压根就没想过盘踞在北京的某些央企、国企,很多都是可以明码标价傍大腿的。

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直接搜索一下以下文章标题。

《国企挂靠调查:百来万挂靠假央企 掮客助瞒天过海》

《国资“罗生门”:中国华宇与中核集团到底是什么关系?》

《起底中国华宇金融版图》

No.6 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奇葩指数★★★

这家机构光看名称至少也得是一家厅级单位,在其官方网站的简介中,关于企业的性质介绍为“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不得了,那恐怕得是部级单位?但在国资委106家央企名录和其他部委主管的企业中均找不到中海外控股的名字。企查查、天眼查等平台检索结果显示,该公司对外投资59家公司,直接、间接控制的公司更是多达150余家之多,所涉产业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房地产开发、环保和科技、国内外贸易、金融服务及文化产业等领域。对这家企业有过疑问的似乎也并非只我一人,《北京青年报》曾在2016年发表过一篇《退休高官任“山寨央企”党委书记 自称“特管企业”》的文章,对中海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背景、性质做过探查,然而最终也没有靠谱的结论。
两个字:神秘!

↓ 中海外官网上的自我介绍

好奇网友在国务院国资委的留言咨询

↓ 在一个视频里看到中海外是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的单位会员

↓ 关于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几年前就有所耳闻。当时一家客户单位说有机构想投资他们,股权控制关系往上穿透后,最终呈现在面前的就是这家研究会。据说是由一众退伍将军发起成立。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是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组建(这里要澄清一下,实际上该类社会组织一般都是是由民政部批复成立。它这里说自己是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组建,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高端智库组织,旨在围绕国防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政策分析、方案设计和学术交流,为国家和军队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 民政部的登记批复系于2016年5月27日发布

然而蹊跷的是,2019年,该研究会主动注销了登记。

这一层一层的,似乎挖得有点接近G点了。这些机构的身世背景实在过于神秘,为了自身安全,就扒到这里为止吧。

No.5 沪深控股有限公司/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奇葩指数★★★

很多机构之所以觉得神秘,主要是名称取得比较含糊。又比如这家,沪深控股有限公司,从名称看根本无从判断这家公司地处哪里、从事什么行业。做一下简单的调查,会发现股东也是一家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的机构: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继续深扒,检索到这是一家1993年10月11日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的司局级国家事业单位。也就是这么一家事业单位,曾经在国资背景p2p的舞台上也占据一席之地,江湖人称“中商系”。

帝都是个神奇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某些部委名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尚未来得及改革/改编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虽然人丁不旺,也没什么存在感,但他们自带的中央属性、官方光环一直被某些投机分子所觊觎。投机分子、不法商人纷纷借此狐假虎威、招摇撞骗固然可恨,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何此类事件会屡屡发生,也是一个挺值得深思的问题。

No.4 中运富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奇葩指数★★★

初识中运富通还是源于上海拓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图即拓权公司开业时的场景)。这拓权投资,实际也是中运富通版图里的一个棋子,主要负责私募基金投资运作。中运富通该机构成立于2015年12月,运营两三年就拿下诸多“荣誉”,应该说也是很有点(折腾)能力的。

2019年6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首批44家民营企业总部名单中,中运富通忝列第44位。大概为了表彰其自出色的话题制造能力和泡沫制造能力,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解放日报社在2019年8月联名为其颁发了“制造业企业100强”、“上海市企业100强”证书。

从上图可知,上海百强企业发布会的举办时间是在2019年8月。然而笔者在检索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份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20年3月的一份民事判决书,发现一段挺有意思的故事:

“原告王秀芳原在被告中运富通公司担任人事行政中心总经理一职。2019年5月30日,长宁区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因被告中运富通公司未及时缴纳社保金到其办公点走访,打算将被告公司列入失信人黑名单。原告当时在场,第一时间向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清及副总裁黄方雨请示协调资金事宜,在黄方雨表示无法安排资金的情况下,原告为了不让被告公司上失信人员黑名单就提出先行垫付被告公司2019年4月社保金共计128,049.90元。原告垫付后多次向公司催讨未果,遂起诉到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被告中运富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原告王秀芳垫付的社会保险费用128,049.90元。”

这位人事行政中心总经理为避免公司被列入黑名单而先行垫付的举动堪称仗义。只可惜,像中运富通这种公司,配不上这么一个有担当的HR。一边是连基本的员工社保都拖欠不缴纳,一边是有关部门还在给它颁发“上海企业100强”、“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等荣誉证书,相关部门真的都是睁眼瞎吗?这种丝毫没有担当、正经事儿不做,聚精会神吹牛装逼的企业都能入选上海百强企业,上海难道已经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了吗?

哦,也许是陈董过于慷慨,把裤子都给捐掉了。

为什么要给湖北大学捐款1个亿?不负责任的揣测一下:中运富通急着想进入当地的高端政商圈子,给大学捐款是一个可以一举多得的举动:除了可以收获支持教育的好名声,还可以趁机结交当地权贵,同时制造流量、扩大知名度。
另外,像湖北大学这种级别的院校,一有人说要给它捐一个亿,就好比一个十几年都无人问津的深宫怨妇,忽然等来一次临幸,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件爽事儿。

也不知道陈董最后有没有兑现这1亿元的捐款?希望湖北大学没有被白嫖。在资料检索过程中,笔者在上海市政府市领导信箱公开栏目看到一封市民来信,主要控诉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和解放日报的虚假宣传。结合公开渠道的信息,应该说这位市民所说的内容基本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然而这种方式显然也没什么卵用。

某乎上网友的回答也可管窥一二。

在裁判文书网检索可检索到一份关于中运富通的刑事判决书,销售部门原负责人宋凯兵已被判刑,该判决书中称“陈4另案处理”,这里的陈4,大概率指的就是陈清。

No.3 惠国基金/惠国集团,奇葩指数★★★

如果说永柏财富、纳泓财富、中运富通的做派还有些洋气,那么这惠国集团的风格就环绕着浓烈的田园泥土气息。

复旦大学经院大楼里拍个照,就敢说自己跟复旦大学共同成立了惠国投资控股集团↓

↓朋友圈里的风格让人十分迷惑

白底黑字的牌匾显然是模仿政府机关的做派↓

各种媒体为了赚钱可以不要脸地发放各种莫名其妙的奖项↓

动不动双手合十来点伪哲学鸡汤↓

陆家嘴绿地聚众打太极↓

举办各类路演,从背景里可以看到有多少老头老太↓

笔者曾经在2019年11月陪同一名投资人与上图中前排就座的徐姓男子当面沟通过某只私募基金的退出事宜,给人的感觉就是,行骗太久以致太入戏,演技炉火纯青。后来偶然的机会检索裁判文书,发现这名徐姓男子于2019年12月17日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964万元。判三缓三,都不用进监狱,违法成本还是太低了。

No.2 群雄汇,奇葩指数★★★★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跟群雄汇一比,惠国基金/惠国集团就又显得有点小儿科了。这家机构的董事长的名字叫华芮竹,1991年4月生。不知道哪年哪月经哪个高人一指点,忽然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华·凯瑟琳”。原本高中毕业的学历,变成了英国牛津大学金融硕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企业与创业管理硕士,瑞典延雪平国际商学院学士。

鉴于这位凯瑟琳女士本名的高度个性化,公开渠道检索的信息基本可确定即为其本人。

敢情就是一位高中毕业,有点艺术特长的重庆妹子。妹子的老公,也就是群雄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这位叫梁颂贤的青年才俊。

这位仁兄曾经是“乔治海因茨飞机制造集团”的CFO

乔治海因茨,这名字听上去简直比波音、空中客车还牛逼。然而……

后来不知又是什么时候,梁才俊在CCTV发现之旅上露脸

2019年9月,还是朝阳警方给力,直接给端了现场 

No.1 鲍恩保 / 曹山,奇葩指数★★★★★

鲍恩保 / 曹山,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两个名字,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位仁兄的忽悠大法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堪称骗子中的战斗机。

2015年秋天,我还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实习律师。那会儿,新三板正如火如荼,连地方上的那些四板市场都热火朝天一片繁荣。一天,H公司打电话来说有有家企业想要融资,叫我过去一起聊聊。反正也没什么事,我就去了。到了之后发现会议室里坐着一个其貌不扬的年轻男子,头发没怎么打理,胡子也没怎么刮干净。H公司的老总介绍了一下,说这位大佬的名字叫鲍恩保,具体聊了些啥记不全了,只记得说这位仁兄此前在深圳做电子生意,后来工厂拆迁了获赔好几亿,现在手握重金要搞大项目需要融资云云。但是我看着这哥们的谈吐气质,怎么都不像一个正儿八经的企业家。但单纯以貌取人显然也不是科学的方法,遂又一起座谈了一会儿。一番交流下来,我基本上确定这位仁兄除了吹牛逼其他啥都不会。当天会谈结束好像还一起合了张影,可惜不是用我手机拍的,要不然一定晒出来让大家看看。出于职业习惯,后来又检索了一些关于这位仁兄的更多信息:

以上图文摘自《淮海晚报》2012年8月15日第A12版

↑ 上图截自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网站。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系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又系合肥市国资委全资子公司。

↑ 蚌埠市固镇县官方网站上关于“典创影视城”的介绍,据鲍恩保本人介绍,该影视城是他一手操盘的大项目之一

“典创国际影城”实景图(感谢百度街景)

2014年,鲍在宿州市灵璧县忽悠当地政府的“典创电子”项目

经过以上检索,可把我给恶心坏了,确定无疑:这货就是个职业惯骗。跟这类人也不想有任何交集,感到有点后悔竟然还跟这样的奇葩合影留念。

斗转星移,一晃五年。

2020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千亿芯片大骗局》 的文章,里头有一个叫“曹山”的主。一看文中配图,不禁大吃一惊:卧了个槽,这不就是鲍恩保那孙子吗?!

看完报道全文,感觉这个世界真是太过荒诞。从2015年到2020年,我从实习律师成为了合伙人;而这位仁兄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愣是从市县级的小骗子,登堂入室成为国家级巨骗。真的太tmd励志(扯淡)了!

若干感想

以上这些机构或个人,都是笔者在这几年工作中直接或间接打过交道的。七七八八梳理出来,一方面是为自己做个阶段性总结,另一方面也是树立一个警示牌,让更多的人知道江湖上野路子的套路。如果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提高风险识别意识,提前做好相关预警,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则幸甚至哉。顺带总结一些行走江湖的防身要诀:

1、不要被光鲜外表所迷惑

光鲜外表只会阻碍我们对事物的深度认知,而不会成为助益。真正的专业和气质源于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而不是物质的堆砌。

2、不要相信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零风险却高收益的好事,不会掉到你头上。

3、不要迷信各种媒体的广告和奖项

说句难听的,很多机构自鸣得意的各种证书其实连擦屁股纸都不如。很多媒体搞的各种评选,就当过家家看看热闹就行了。要知道,绝大多数广告和奖项都只是工具,是为了收割更多韭菜的工具。

4、谨小慎微也许发不了大财,但可以保障基本安全

除非你在投资伊始就抱定了血本无归的心态,否则谨记小心驶得万年船。

5、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部门应做好相关客商的背景调查

社会如丛林,什么鸟都有。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紧迫心态可以理解,但有必要对接待的各路客商做基本的背景调查。据笔者观察,在内地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些县级市的层面,来来往往的各路客商里头,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空手套白狼的职业玩家。比如像鲍恩保/曹山这种就是典型案例。一旦曝光,一方面残局最终还是得由政府出面收拾,另一方面显得地方政府智商堪忧,对地方经济建设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希望以后再也不要碰到这类奇葩了,心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